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adf:uv_rel2020

差别

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。

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

后一修订版
前一修订版
adf:uv_rel2020 [2020/11/12 15:42] – 创建 liu.junadf:uv_rel2020 [2022/10/21 16:36] (当前版本) – [跃迁偶极矩] liu.jun
行 1: 行 1:
 ======紫外可见吸收谱与自然跃迁轨道NTO、辐射跃迁寿命、跃迁偶极矩(相对论:Scalar)====== ======紫外可见吸收谱与自然跃迁轨道NTO、辐射跃迁寿命、跃迁偶极矩(相对论:Scalar)======
  
-本文使用AMS2020.101完成计算。分子结构是何种态($T_1$$S_0$$S_1$$T_1$)的优化结构,则out文件中,仅该态相关辐射跃迁数据有效。例如: +本文使用AMS2020.101完成计算。分子结构是何种态(T<sub>1</sub>S<sub>0</sub>S<sub>1</sub>T<sub>1</sub>)的优化结构,则out文件中,仅该态相关辐射跃迁数据有效。例如: 
-  * 如果结构为$T_1$的优化结构,则寿命数据仅$T_1$ → $S_0$的数据有效 +  * 如果结构为T<sub>1</sub>的优化结构,则寿命数据仅T<sub>1</sub> → S<sub>0</sub>的数据有效 
-  * 如果是$S_1$优化结构,则$S_1$跃迁到$S_0$的数据有效 +  * 如果是S<sub>1</sub>优化结构,则S<sub>1</sub>跃迁到S<sub>0</sub>的数据有效 
-  * 如果是$S_0$优化结构,则$S_0$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数据均有效+  * 如果是S<sub>0</sub>优化结构,则S<sub>0</sub>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数据均有效
 =====参数设置===== =====参数设置=====
  
行 62: 行 62:
 </code> </code>
 其中: 其中:
-  * E表示激发能,也就是与该分子结构下$S_0$态的能量差+  * E表示激发能,也就是与该分子结构下S<sub>0</sub>态的能量差
   * tau为激发态的辐射跃迁寿命,单位为s,其倒数为辐射跃迁速率   * tau为激发态的辐射跃迁寿命,单位为s,其倒数为辐射跃迁速率
-  * f为振子强度,如果是吸收谱的计算(分子结构为$S_0$优化结构),则与吸收强度成正比。SCM - Spectra - Axes -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,吸收谱的纵坐标可以转换为摩尔吸收比+  * f为振子强度,如果是吸收谱的计算(分子结构为S<sub>0</sub>优化结构),则与吸收强度成正比。SCM - Spectra - Axes -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,吸收谱的纵坐标可以转换为摩尔吸收比
 ==== 跃迁偶极矩==== ==== 跃迁偶极矩====
 搜索“Transition dipole moments mu”即可看到跃迁偶极矩: 搜索“Transition dipole moments mu”即可看到跃迁偶极矩:
行 107: 行 107:
 **注意:** **注意:**
   * 该数据是按不可约表示分开列出的,如果有两个不可约表示,则会列出两组   * 该数据是按不可约表示分开列出的,如果有两个不可约表示,则会列出两组
-  * 跃迁偶极矩太小的,就没有列出了,如上A''不可约表示共有18个激发态,只列出了8、10、11、17四个跃迁偶极矩+  * 跃迁偶极矩太小的,就没有列出了,如上A$''$不可约表示共有18个激发态,只列出了8、10、11、17四个跃迁偶极矩 
 +  * **如果使用Spin-Orbit(Purterbative),则S-S激发有跃迁偶极矩,考虑SOC后列出的所有激发态处,也有跃迁偶极矩,因此搜索该关键词可以搜到两处跃迁偶极矩,第一处为S-S激发,第二处为考虑SOC后,所有激发态的跃迁偶极矩** 
 + 
 ====图谱==== ====图谱====
  
adf/uv_rel2020.1605166933.txt.gz · 最后更改: 2020/11/12 15:42 由 liu.jun

© 2014-2022 费米科技(京ICP备14023855号